1.点击下面按钮复制微信号
点击复制微信号
乐鱼手机入口
“统统2元,一律2元,随便挑随便选!”“2块钱,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!”“清仓大甩卖,所有东西只卖2块!”……两元店曾在杭州大街小巷随处可见。但现在,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,2元店或多元店踪迹也慢慢少了很多。
3年疫情过去,潮新闻记者发现,这些一度消失的两元店,和城市的烟火气一起回归了市井街巷。
只卖便宜货的两元店还能赚到钱吗?潮新闻记者来到了两元店的货源地源头——义乌小商品市场,发现这里的两元批发店更加火爆,不仅内销,国外的订单相比疫情时也有爆涨。
在杭州凤起路菜场边上的小弄堂里,竟然挤了三家杂货店,卖的东西五花八门,只要跟日常生活相关的,几乎都可以在这里找到。
文具、菜刀、刷子、脸盆、粘鼠板……各种各样的小商品,挤满了本就不大的房间,只留一个刚好供人出入的口子,还要时刻提防头顶挂着的扫帚和铁锅,老板真的把空间利用到了极致。
粘鼠板5元,小铁盆3元,彩妆一盒3元,小发卡2元,电饭煲30元,夏天的蒲扇20元……十几平米的店摆了几百件商品,除了价格比10年前贵了一些,其他的一切几乎没变,让人仿佛回到了过去。
“我们主打就是低价,便宜。以前生意更好,很多人家里缺个锅碗瓢盆,都在这里买,现在年轻人都网购了,也就街坊邻居来帮衬点生意,赚不到多少钱了。”任师傅在这里开了十几年的杂货店,老顾客来了还能砍价,他说很怀念十几年前杂货店的“黄金年代”。
2元店和杂货店就像哆啦A梦一样,肚子里装着无穷的东西,曾是一个时代的记忆。现在很多临期店铺都会冷不丁地开出“清仓大甩卖”的2元店,犹如昙花一样,猛然开放又疏忽关掉,迎来新的业态。
缺货的时候,任师傅经常会在网上订货,一般第二天就会到,发货地点大多数都在义乌。
今年初,潮新闻记者到过义乌商贸城,路上很通畅,没有堵车,商贸城的客人也不是很多,有的店主甚至在打瞌睡。但时隔两个多月再次来到义乌商贸城,久违的堵车又出现在了,一个路口要等两个红绿灯才能过去。
“我们商城集团旗下在义乌的7家酒店,入住率都高达100%,订房都要提前好几天。进小商品城各大市场停车,基本也要排队了。”义乌商贸城一位相关负责人告诉潮新闻记者。今年以来,义乌市场贸易稳中向好,繁荣复苏态势很明显,过去的两个月,客流和订单已达到疫情前的水平。
在义乌商贸城5区的秀英百货店,记者见到了前来进货的林师傅。他刚从上海坐高铁来到义乌,当天晚上还要赶回去。
“牙刷来50个,板刷20个,鸡毛掸子30个,塑料盆各来个50个……”他一边摸着商品的材质,一边报出采购的单子,后面的业务员拿着扫码枪熟练地把订单输入。
“我在上海开了3家2元店,基本在郊区,卖得还蛮好的,一个月来补两三次货。”林师傅这次在义乌市场逛了40分钟,进了5万多元的货。这些小商品会被一起打包,通过快递寄到上海,第二天就会摆到林师傅的几家店里。
在义乌,记者看出,市场里小商品的价格低得让人不敢相信,一个塑料盆只要1元多,一个板刷只要几毛钱,小朋友喝水的杯子批发价也只要十几元。
“干我们这一行,就靠勤快,看到位置好的店要出租,马上去和老板谈,在店面租出去的空档期,我们开‘两元店’,通常只有一两个月,到期再找新的店,低价跑量才能赚到钱。”林师傅表示,一般售价是进价的两三倍,做得好,一个月赚的钱比上班多一点。
在商贸城4楼的王尔兰杯壶生活馆,一名主播正对着屏幕跳舞,一边把杯子扔过头顶然后接住,然后高喊:“家人们,动动发财的小手点点赞,争取把价格再打下去啊,只要19.9元。”
潮新闻记者之前在杭州亚运公园外曾看到几乎一模一样的水枪,小贩的售价是60元一个。在义乌,记者看到这款水枪的拿货价是12.3元,20个起批。
“去年你来的话,市场看不到几个人,但现在人群跟订单都回来了,外贸的单子增长了不少,内贸的订单更喜人,大概120%左右吧。全国各地的客户都来下单,还有好多想创业的年轻人都想来学习我们多元店的模式。”王粒是秀英百货店的老板娘,14年前,她公公和婆婆创立的这家百货店,现在已经圈子里小有名气。
“你去年下订单,我基本一周就能拿到货,但现在下订单,紧俏货的话,要等几个月后了。”王粒说,尽管店里有上万款单品,有几千家工厂供货,还有1万多平方米的仓库,但工厂的产能已经跟不上销售的速度。
在丑妞百货店,老板娘冯桂花正在忙着打印快递单。记者看到,每页30张,足足25页。
“这只是一小部分订单,更多的订单从我们仓库里发,现在生意确实好起来了,我们店里10个人都忙不过来。有人说客服回答不及时,还投诉我们店铺,你看看,真的是忙不过来。”老板娘冯桂花说,现在卖得最好的是风扇、扇子、防蚊贴等夏日用品,基本每天都发几十件货,每件1500元左右。
老板娘脖子上就挂着一个小风扇,“我们有100多款风扇,你看,这款卖得最火。”
忙碌,充斥着义乌小商品城的每个角落。跟客户开完会,王尔兰商贸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尔兰坐在了潮新闻记者面前,一头的短发显得很干练。这位重庆妹子,来义乌打拼8年,她的店目前已经是市场多元店的龙头公司。
她带着记者逛了一下多元店展区,瓷器1元多一个,水杯不到10元,饰品也不到2元,价格实惠得令人惊叹,几万平米的店里,你能想到的东西,几乎都能找到。这里整整摆着100000多种小商品。
“前两年因为疫情,海外客商只可以通过视频看样品,可能一次只下一个货柜的订单。今年疫情结束后,海外的客商都回来了,他们直接来市场看货,逛个一星期能买七八个货柜的货物回去。”王尔兰和记者说,今年东南亚和中东的客商来得最多,海外订单相比去年翻了三四倍不止。
她做小商品买卖已经有20多年,几年前从别的市场来到义乌,很快就决定把根扎在这里。
“我们做最熟悉的供应链这一块,义乌有来自全球的客商,有成熟的物流和供应链,又能了解客户最新的要求,这是另外的地方比不了的。”她说,“只要把质量做好了,就能留住客户。”
“现在很多单子没法接,货供不上,老客户的订单都做不过来,新客户就更没办法了。工厂工期都排满了,赶工也交不出货。”她表示,自己的工厂开年后就满负荷生产,订单已经排到8月份。如果生意一直这么好,她便下决心购买新设备,投资几百万再加一条生产线。
王尔兰有两部手机两个微信,一个微信的好友接近一万,另一个也加了7789人,大半是海外的客商朋友。这几天,东南亚的一家商超集团组团来到义乌,就为了学习王尔兰公司的产品创新和质量管理。王尔兰希望客商能多来义乌走动,朋友多了,生意才做得大。
杭州白领卢晓每个月都会约了小姐妹到义乌逛逛,看看时下的流行爆款小商品,顺便为自己选点尖货。
在杭州,每天下班后,她会到附近的夜市摆摊,货品几乎都是从义乌商贸城批发来的,赚得不多,但足够补贴家用。
很多的小商小贩,都是从练摊开始,一步步做大的。而义乌商城集团自今年开市以来,围绕促销费、增就业、稳增长,举办了“全球采购商招引”和“市井好货采购节”等一系列活动,其中,市井好货采购节的口号“爆款网货新奇特摆摊进货在义乌”,总计吸引了60万海内外采购商关注,其中60%以上为社群、电商、直播、摆摊等创业采购商。
义乌作为全球小商品货源地,经历了40年的发展迭代,“货多、货好、货便宜”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。这次市井经济选出的一盘货,受到了市场的广泛关注,特别是2元、5元、10元的货源,在过去的一个月销量很好,逐步推动了“十元创业”的社会热潮。
义乌市场作为全球经济复苏的货源地,将持续为“市井经济”繁荣助力,商城集团也将在整个贸易生态方面,持续迭代革新,提升市场数字化核心竞争力,通过渠道赋能,出海赋能,信心赋能,市场迭代等动作,给聚集在义乌的全球货源带来更多的商机和通路。
“两元店和多元店的热销,反映的其实是市民烟火气的回归,体现了‘花更少,买更好’理性消费的新消费主义。”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徐剑锋和记者说,义乌是全球小商品的集散地,也是创业货源地,它一方面能让平价好货满足老百姓的理性消费需求;另一方面,摆摊创业也降低了年轻人的入局门槛,促进了经济发展。
...。然后,我们转战杭州的各个市场、公园甚至马路边,摆摊,然后用摆摊赚到的钱,继续进货,继续摆摊。
出乎我们的意料,这一组报道在潮新闻上受到广泛关注。不断有读者留言催更,想知道记者“改行”练摊,到底会有一个怎样的结果。
10天后,我们的挑战成功了——1000元变成了1.2万元,除去进货成本,毛利超过了1万元。
在这个过程中,摆摊的“坑”也是一个接一个,经验也在不间断地积累,各种摆摊的门道也摸了七七八八。
通过这次卖货,我们得知义乌货品质量不错,批发零售利润还蛮高的。当然,摆摊是个力气活,选品更是决定卖货能不能成功的关键。
5月2日,我们摆摊小组把各自的战绩汇总了一下,发现12个人一共卖到了12006元的货款,扣除进货的1986元成本,我们总共赚了10020元的毛利,完成了去义乌进货时定下的目标——10天赚10倍。
这10天,我们摆过夜市,也去过广场公园练摊,小区里的邻居集市也有我们吆喝的声音。最夸张的是,我们的记者五一期间到山东淄博采访最火爆的烧烤,随行的行李箱里还塞了两包饰品和手串——主业是采访,副业是卖货。
4月25日,我们把从义乌小商品市场精挑细选的10多款样品带回了杭州,开启了摆摊之旅。
4月26日,我们在府苑社区摆摊半天,进账326元,很多气球都当作赠品送了出去。当天下午4点多,又卖出了两条手链,收入132元。临近收摊,一名中学生模样的少年,想要给同学挑选一些手串。一口气买走了十几串手串,我们当天最大一笔收入就此诞生了——打完折500元。
晚上6点左右,我们的摆摊小分队抵达杭州顶流地标——武林夜市,泡泡机、蝴蝶翅膀、气球等商品,又给我们增加了307元收入。
摆摊第一轮,我们三路记者出击,共出摊三次,营业额达到了1265元,本钱是1000元,从账面看其实已经回本。
我们立即又去义乌采购了小兔子玩具、鸭子泡泡机、手串、耳钉等物品,前前后后花了900多元。
4月27日、28日、29日、30日,我们的摆摊小分队又分别去夜市、广场摆摊,每天基本能进账五六百元。
五一假期全国都是人从众,基本哪里的高铁票都售罄了。我们的记者看到涌动的人流,感觉就像看到金钱永不眠,决定去运河景区摆摊。
穿汉服的小姑娘喜欢小兔子,男孩子喜欢泡泡枪,年轻小姐姐喜欢款式野的耳钉。我们从义乌进货的耳钉质量好,价格也要高一些,没一会儿,就卖了七八对,妥妥地贡献了营业额。我们的摊位,甚至吸引了五六人的东北大妈旅行团,她们买了耳钉和手串。
一个下午,我们摆摊收入1000多元。晚上,我们又转战滨江星光大道闹市区的市集,没固定摊位,就拖着露营车边走边卖玩具和小汽车。这里正在办“美食节”,客流好到没话说。算下来,一天收入2000多元,这是记者们“开摊”至今的最高营业额。
最厉害的还是我们的美女记者许伊雯,五一期间去采访淄博烧烤,看到烧烤店前排起的长队,在采访之余竟然卖起了手串、耳钉和手链,两天卖了1000多元,把路费都给赚回来了。她说早知道义乌货这么好卖,就多带点去了。
5月1日,在杭州大运河亚运公园我们还跟兴业银行的小伙伴一起摆摊,气球、蝴蝶翅膀、玩具小兔、小黄鸭泡泡机等卖出了30多笔,营收超过了400元。还有的小伙伴在小区里摆摊,把家里的二手物品和义乌进的小商品搭配着卖,收获也不错。
摆摊10天,潮新闻财经中心12名记者分成6组,前后出摊18次,收回的货款12006元,扣除进货的1986元,大概赚了10020元。
4月25日,潮新闻三名记者去义乌进货,来回高铁票300元。加上在当地吃了顿午饭,180元又没了。幸亏我们没打车,选择坐公交,不然差旅费都抵得上大半货款了。
4月26日,潮新闻记者兵分三路摆摊,用的都是免费的自驾车,连油钱都是自己出的。基本上吃一顿快餐,两三个人,一百元打不住。
5月1日,在运河亚运公园摆摊时,正是最热的时候,为了解渴,我们点了咖啡,还买了牛肉卷当午饭,结果当天一小半营收被这顿午饭加咖啡消耗光了。
坐着高铁去淄博采访的同事,顺道卖起了小商品,如果是特意赶去,来回的高铁票要花944元。
小伙伴把打的票和高铁票往桌上一亮,同事把摆摊时的午饭和晚饭一算,好像并不那么美好。
“现在小工也要200元一天,我们算有经验的码字工人,一天300元工钱不算多吧?”同事开玩笑地说,这10天12个人的人工费,应该要付36000元。
而且,这些“利润”都是建立在我们有大量可以免费使用资源的基础上的,比如很多市场的摊位,都是对方友情提供的。
所以,想通过摆摊赚钱,并不是特别容易。用之前一位摊友的话来说,“赚的都是辛苦钱。”
其实从选品开始,我们就在不断踩坑。采购时自认为利润最高的发光气球,因为我们不会打气,更不会给气球做彩饰,成为了滞销货,到现在办公室还有近100个发光气球积压着。
首次进货的快递发来才发现,发光气球的发光线、电池以及部分其他货品漏发了。幸亏现在物流发达,老板娘过了一天就给我们寄到了。
在武林夜市卖老挝咖啡奶茶的“人气摊主”可儿得知潮新闻记者的练摊活动,她也提供了一些专业建议:“摆摊和开店一样,人流量和选品是决定生意好坏的两个至关重要的因素。”
可儿说,在准备摆摊之前,一定要花点时间好好研究,选择在哪摆摊,研究下人流量带来的生意,是否足以支撑起摊位租金。另外,一定要做好选品的市场调查与研究,不要凭主观想象一个产品好不好卖,很多小白主要是因为选品太随意,导致后面生意不好就打了退堂鼓。
在摆摊贩卖的过程中,我们最大的收获不是利润,而是在和周边摊主交流沟通中获得的宝贵指导。
摆摊前辈灵儿的货都是从义乌小商品城进货的,“义乌货质量不错,价格稳定,而且进货和物流都十分便捷。”
最开始的时候,小灵一个月就要去两三趟义乌,现在一年才去一两次,“和老板加了微信,和那边的批发老板都很熟,有好货也会推荐过来试卖。”
武林夜市里有不少人气网红摊位,以手工艺品为主,比如以棕榈树叶为原料编制的工艺品、卖得很火的竹筒制成的香氛蜡烛、在扇面上写字作画等等……一位在夜市摆摊多年的老板一语中的:“过去靠贩卖小商品还能赚点差价,这几年就比较难了,因为价格都很透明,只有原创商品才能卖出好价钱。”
我们发现,小区摆摊和广场摆摊还是有很大的差别。小区里的摊位只要能吸引住孩子,父母和长辈很爽快就掏钱买单,气球也是很好的引流品。但在广场,很多孩子出来的时候会带着玩具,小女孩喜欢的蝴蝶翅膀比泡泡机好卖。
“市井经济其实反映了一座城市的烟火气,摆地摊是成本最低的创业形式之一,但要摆好地摊,却要做到人无我有,人有我优,做出自己的特色与影响力。”浙江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徐剑锋表示,当代的市井经济或者地摊经济不妨在特色上下功夫,万事皆直播的时代,摊位一旦有了特色和流量,很容易成为“网红”,赚得第一桶金。
对于潮新闻记者的摆摊结果,武林夜市党支部书记、总经理叶连忠也有话说。他表示,摆摊能不能成功,只是时间问题,“其实它就是一个营商生态,我觉得生意再小它也是生意。”
浙江省商务研究院消费与流通研究中心主任张希明表示,大概20年前,杭州学院路、黄龙一带有很大规模的夜市和大排档,后来城市越来越干净,到处是高楼大厦,就是缺少了一点烟火气。
“前段时间在长沙调研,很难想象,那边半夜2点之后街上还有很多人。包括现在淄博烧烤那么火,也是杭州能学习的对象。”他认为,现在年轻人中流行摆摊,一类是作为谋生的手段,另一类是把它作为副业,增加一点点收入,也能丰富业余生活,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创业创新。
“我的大儿子今年十二三岁,让他们去体验一下摆摊、跳蚤市场,也挺好的。”张希明说。
而之前在义乌举行的“2023市井好货节”,集合了来自义乌小商品城几千款网货爆品和新奇特“摊货”,吸引了大批消费者和采购商。义乌通过平凡的市井烟火气,促进消费、拉动经济稳步的增长、扩大就业。被誉为“世界超市”的义乌市场,是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,源头货源,出厂价格,让采购商们流连忘返。
通过摆摊赚到的这1万元,我们打算怎么花呢?不买包,不买鞋,不买化妆品,我们决定把这笔钱捐给儿童慈善机构,更好地呵护祖国小花朵的健康快乐成长。
看到我们的摆摊记,有的网友也想摆摊,有的祝愿我们摆摊越来越红火,有的觉得浙江人天生会做生意。这些留言我们都看到了,每一条都是对我们的鼓励和鞭策。
全省还有不少地方的街道和市集,在看到潮新闻的报道后,热情邀请我们前去摆摊,对此我们说一声感谢。借一位网友的吉言,等我们地摊做大做强了,也能上市敲钟了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加多
...杭州的22号线是一条较为奇特的公交路线,起发于富贵的杭州大厦,终点站却是琳丁路上的半山旧货商场。
这儿没有喧嚣城市的富贵,却不失贩子情味,是杭州这个城市的回想,隐藏着太多浸透回想的老东西。
二十一世纪初开起来的半山旧货商场,前身是坐落凯旋路的“杭州便宜货商场”,大部分的老杭州们都来到过这儿“淘宝”。
历经了二十年的变迁,现在的半山旧货商场已没有了往日的富贵,可是仍旧有许多人乐意,来这儿走一走充溢前史的路途,摸一摸满是回想的旧物。
尽管说是旧货商场,但其实偌大的商场内大多都是运营家具或许建材的店肆,处处停放着运载货品的卡车,第一次来的人或许还真的有点摸不着头脑。
一楼商场内的几家旧货店,有许多店家收来的旧式家具和家电,从颇具前史感的音箱到电子琴,价格都很划得来,花上不多的价格,说不定就能淘到一个喜爱的老物件。
这儿的每一件旧物,都承载着它们的故事,代表着杭州曩昔的韶光,等待着有缘的人再来将它带走。
半山旧货商场里,大多数人喜爱来的便是这家吉祥归纳运营部,专门收售复古旧物。乍一看店里旧物堆积成山,可是细心一翻却能找到不少宝物。
二十世纪九十时代,老板老周由于思念他小时分吴山路的旧货生意商场,而在中北桥下开了他的第一家旧货铺子,从此开端了他跟旧物二十多年的缘分。
在前几年,由于店内的旧物有时代感,加上摆放充溢了复古感,吉祥归纳运营部忽然走红了。从网红到剧组,打卡租道具的都可以称得上川流不息。
触摸君来的时分,正好遇到了剧组的道具师来这儿收购。带走了店内时代久远的打印机和充溢了前史感的皮革箱子。
打印机是实打实的旧东西,据说是那会儿机关退下来的,连一般的校园都没有条件装置。这么多年了,还带着油墨的气味。
那时分的电视,即便是是非的,即便偶然由于信号不良闪着雪花,也抵挡不住我们围聚在一起看节目的热心。
转盘都现已生锈的这些座机,从前应该也是一个家庭的宝物。在那个通讯不方便的时代,这样的一个座机往往承当了一个家庭的悲欢音讯。
店里还有几十台淘来的胶卷相机,喜好拍摄或许喜爱保藏相机的可不能错失,一百出面就能淘到一个老相机。
门口放着的两座旧冰箱,带着触摸君一会儿回到了小时分偷偷开冰箱门扒拉雪糕的年月。那时分的冰箱,关于触摸君来说就像是哆啦A梦的百宝袋相同,隐藏着许多不知道与惊喜。
在地摊上拱着脑袋淘奇闻怪谈,夏天的午后吃着西瓜跟小伙伴看一盘经典的电影......这些都是难以忘怀的宝贵回想。
这儿的一切东西都已不再新颖,也不再像刚制造出来时分的那么鲜亮。可是年月带走它们的外壳,赠予的是归于这些旧物的专属的故事。
假如你偶然想回忆从前的年月,不如来半山旧货商场走一走,总会发现一些惊喜。
...